http://goo.gl/aifZ8l

若為人生下註解,您如何寫墓誌銘?元氣醫百「自己的墓誌銘自己寫」徵文活動,推出不到一周,逾一百廿名網友投稿,結合豁達的人生觀與現代人脫離不了的數位元素與人世道別,還有人用墓誌銘「出櫃」, 面對生命與死亡,同樣勇氣十足。安寧照顧基金會執行長林怡吟表示,許多學校、社區或社區大學中開設生命教育課程,大家思考生命意義的機會變多了。加上近年不時發生地震、空難、爆炸事件,人們除了看見存活下來的人,對生命堅忍不拔的勇氣,對於生命無常,認知到人終將面臨死亡,也以正向態度面對。許多墓誌銘很豁達:包括「活在當下,死得快樂」、「風吹起、風吹過、風已經停了。」網路圖文作家、癌症病房護理師咩姐.come on說,積極生活也對死亡坦然,能用這樣的想法做為人生的總結,實在很棒;也有人說:「我已經很努力了。」人生得此結語,想必無愧自己。此外還有人寫這裡是此人最後打卡地點」。成大醫學院教授、台灣安寧療護推手趙可式對墓誌銘出現「打卡」、「LINE,我不讀不回」等,覺得有趣,這讓她想到老一輩用訃聞通知死訊,要印製郵寄,不如現在用網路通知,沒有阻隔,一秒即知,無遠弗界,網路世代的做法值得學習。有網友嚮往地獄,因為「朋黨都在那兒啊!」趙可式認為,雖語氣戲謔,但透露出人們想與他人連結的靈性需求,不管生前還是身後。她說,我們因親友離世悲傷,因為我們無法再看到他的音容笑貌,如果我們相信一定還有機會連結彼此,就可以獲得安慰。 人生在世,許多身不由已,所以有人的墓誌銘是:「真好,終於可以做回自己~YA。」咩姐.come on認為,用詼諧的說法表達對此生的無奈,同時也代表解脫,很有意思。至於用墓誌銘出櫃,讓趙可式為他心疼,希望他能活的自由一些。趙可式每年開設的通識課程,大約都有兩百卅位學生選課,她一定會請同學寫遺囑當做作業,每年幾乎都有十位左右的同學表達自己是同志,有男有女,不敢告訴家人,只好寫遺囑作業來傾訴。趙可式說,因傳統觀念和文化背負禁忌,實在很辛苦,大家或許想想,是否需要這些無謂枷鎖?
E1BCFB6048892B4C
arrow
arrow

    t84h6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